作者:许 杰 编辑:许 杰 笔者许杰的业余爱好也就喜欢写写文章,前几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写过报告文学、新闻报道,写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近几年又与姓氏家族“打得火热”,写了不少家族报道和姓氏方面的文章。不曾料想,我这个湘北大山里乡野草夫的草草码的文字居然得到了首都北京一位大学教师的“青睐”。 我幸福"一回",缘于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 那是去年11月26日上午,我从所在的工作单位——岳阳县毛田镇政府前往珠港村。正在半山腰的盘山公路上,手机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我开车是从来不接电话的,何况我当时正在一个叫李坑村民组地段上的急弯陡坡处爬行。谁知,电话铃声居然一直响着,未必有什么急事?我只好将车停靠在路边。 “许杰宗亲,你好!我是许芳谦,我们微信上聊过。方便接电话么?” 许芳谦?我在大脑里搜寻。因为我的记忆力差,加之微信朋友圈有六千人,有时初次接听微友的电话,即使通报了名字,也真的一时难以迅速锁定。后来他又介绍,他与我探讨过祖源,探讨过姓氏文化。原来他就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许姓委员会顾问、北京邮电大学的许芳谦。 电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他谈到了家族文化,谈到了族谱编修,谈到了家族班子建设。他说,他的老家在河南南阳市南召县,13岁时离开家乡,19岁到北京求学,后来留校教书近20年,以后在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工作退休的。北京邮电学院是1955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全国重点高校。 许芳谦老人告诉笔者许杰,我写的《我累了,我寸步难行了!我退出岳阳许氏家族的所有活动,请不要问为什么?》一文,他看了多遍,充分理解我的难处。因为他也有同样的困境。从2006年起,他开始接触许氏文化事业,身患多种疾病的他,2015年起,集中精力为一个小山村的许氏收集文史资料。他的出生地已经淹没在鸭河口水库。而方城县广阳乡阎平庄村有他们的祖坟,还有26户许氏宗亲,他们一直没有自已的族谱。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姓氏纷纷寻根溯源,纷纷认祖归宗,纷纷编修族谱,纷纷建宗祠修祖墓,而他所在的支系却没有牵头人。怎么办?年逾古稀的他老人家毅然担起了家族这个担子。为了调查了解情况,他每年都要回阎平庄两三次,还在附近的村庄,以及南召县、驻马店市、湖北荆州市奔波。他走访年长者,召开小会,甚至踏访墓园,他尽力采集信息,及乎所有的文字性的工作都是他自己做。他2013年5月做过两次心脑搭桥手术,以后重感冒转肺炎,2014年10月脑岀血,他想抢到三四年时间把这支许氏的文史资料保存下来。2018年底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越到后面越困难。好在,后面的工作,他随时可以停下来。2020年4月,他在海南又患脑梗住院,还摔伤过…。“正确编写家史,对于子孙后代认识这个家族民族如何走到今天是件有意义的事。我们已经开始做了,我们就要尽力做好了。” 许芳谦老人说,家族事业必须有人做,认真做。他老人家劝慰道:“许杰,我做的是小事情,你做的是大事情。你太难了,累了就歇会儿,实在做不了就休息一段时间,家族事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 他还说,“我冬天住在海南,夏天在北京。欢迎你来海南或是北京见面,好给我向你学习的机会!” 接着,他问了我们岳阳许氏有多少人口,大致分布,夸赞我们湖南许氏、岳阳许氏宗谱研究成绩大。继而又说到我身上来了。 “(你们)湖南许新民(和你)许杰等虽然没有见过面,你们为许氏所做贡献,我已经知道了不少。感恩许氏有你们!” “我是昨天(2020年11月25日)看到你的那篇文章,我读了3遍。还做了个小记。居然没有记录文章名。你的文笔很有功夫,此文可见一斑。我们这些理工大学教师就差很多了。” 许芳谦老人说的这篇文章是笔者许杰在2020年11月23日在许氏宗亲交流网上推送的《粉红的回忆有个小秘密:许老师,32年来我们总是不能忘记你!》。这是我与学生们32年来重逢的一篇随笔。殊不知,这篇文章受到了许芳谦老人的极大关注,从他与我后来微信聊天时发来的照片显示,他老人家看这篇文章时竟然作了笔记,而且是写了满满一页!我这篇文章分16个段落,他老人家竟然也分16个段落记录。特别是他按照文章里面的信息,将我的年龄推算为52岁,与我身份证上的年龄完全吻合。 这就是一个教师治学严谨的见证。这就是一位退休老人深厚的家族情怀。 |
作者:许杰 编辑:许杰不好意思,卖了一下关子,虽然没有偏题,
作者:许孔固编辑:许杰编者许杰按: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羊冲许氏
作者:许 杰 编辑:许 杰笔者许杰根据湖北许氏宗亲会许德军转发
紧急寻人启事许佳良,男,12岁,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培英中学初一
今天在长沙工作的陈总找到笔者,他想寻找原岳阳市的一位同学,叫